师资团队

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2日



一、研究背景

  (一)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需要

  在“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必选项目——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与完善研究”组领导和专家的引领下,我园作为市课改基地园,参与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运行过程的评价的研究。结合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和“创家园社区共育特色示范园”的办园目标,在实施幼儿园课程方案中,我们选取了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为切入点,确立了《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探索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内容、方法与策略,验证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以整体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能力与水平,以点带面,形成经验,推进办园特色。因此,此该项目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本文为“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必选项目”下的子项目研究成果。

  ※ 课题组组长:张勤;课题组成员:俞纪勤、杨爱琴、庄伟红、王静怡等。

  (二)检测课程方案实施的需要

  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根据《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精神,幼儿园在使用评价指标评估幼儿发展和幼儿园课程时,须将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幼儿发展评价有机结合,并综合教师、保育员、家长的意见,全面了解幼儿发展情况,来检测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成效,不断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形成能全面体现课程理念和本园特色的园本化课程体系。因此,有效评价课程内容值得研究,为检测与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也是我园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和继续推进办园特色研究中突显家园合作共育的瓶颈问题,因此确立《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实践研究》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促进家园合作共育的需要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家庭、社区,尤其是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要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儿童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非常重要。我园是一所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园,区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特色示范园,十年来在家园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幼儿园内涵的发展。当前将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作为家园合作共育的研究点有其研究基础和研究价值,推进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

  二、概念界定

  家园合作:指家庭和幼儿园互相携手——合作教育。主要包含家园合作挖掘和运用教育资源、家园合作创设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环境、家园合作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等。

  生活课程实施: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小班生活课程主要是幼儿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初步培养,主要包括:洗手、入厕、饮水、用餐、穿衣、睡眠、整理、自我保护等。

  成效评价:是对项目投资的不同方案预期成本和效果的比较。我们所说的成效评价是指对小班生活课程培养目标达成度情况、幼儿生活能力与习惯养成情况的综合评价。它既可以检测课程领导力情况,也可以检测课程执行力情况;既考核活动效果,又推广活动效果,具有双重价值。

  三、研究结果

  (一)梳理了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操作提示

  为了有效落实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的实施与成效评价,梳理小班生活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形成教师与家长的实施建议,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借助教研组团队力量,以新教材生活教参为参照,梳理形成了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操作提示,为教师和家长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提供认识上的支持与操作上的提示。

  小班幼儿生活培养要求与实施建议


内容内容  

幼儿培养要求

教师实施建议

家长实施建议

来园活动  

l、携带手帕或纸巾、衣着整洁来园

2、情绪愉快,主动招呼。

2、接受晨检。

3、将外衣、帽子等放在固定处。

4、进行简单的劳动,如擦桌椅、浇水等。

1、主动、亲切地用恰当的称谓与每一位幼儿及其家长打招呼。

2、与家长做好交接手续,对家长关照的特殊事务做必要的记录,以免遗忘。

3、提醒幼儿洗手(换鞋、换衣服)等。

4、帮助幼儿找到第一项活动,或与幼儿个别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想做的事。

5、清点人数、做好点名记录。

6、提醒幼儿进行简单的劳动。

1.提醒孩子带好手帕或纸巾,帮助幼儿整理衣着。

2、提醒孩子进园先洗手、再排队接受晨检,主动招呼,晨检后进教室。

3、了解孩子的情绪,提醒幼儿完成心情墙的记录。

4、与教师进行交接与个别沟通。

5、在家巩固孩子挂衣服。

6、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洗手  

1、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会有顺序的打抹肥皂,搓洗小手,洗干净,正确的方法擦毛巾。

2、不玩水,不打闹,用,人多时学会等待,互相谦让;

3、节约用水,随手关好水龙头。

4、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1、在照顾幼儿如厕后、准备食物与吃饭之前及时洗手,自己也做出好榜样。

2、站位应保证每个孩子都在视线范围内。

3、观察要点:

食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排队洗手不拥挤

自己卷衣袖

自己擦抹肥皂、搓洗、冲洗干净,关水龙头

将水甩在水池中

用毛巾擦干手

不玩水,节约用水

1、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宜的清洁用品,便于幼儿取放。

2、引导幼儿饭前便后、手脏以后、外出回家要洗手。

3、引导孩子运用正确方法洗手、擦手。

4、提醒幼儿节约用水,随手关好水龙头。

5、家长做好孩子的示范与榜样,养成清洁习惯。

如厕

1、能认识本班的厕所,分清男孩女孩使用的便具。

1、有便意时能主动表达,自己上厕所

2、能有秩序的如厕

3、会正确地如厕,使用手纸,整理好衣裤。(小班能在老师帮助下整理衣裤)

1、创设方便、舒适的厕所环境,方便幼儿安全排便

2、教幼儿认识厕所,分清男女便具,鼓励幼儿有便意时大胆表达。

3、活动室多备一些干净衣裤,供幼儿替换。

4、饭前、外出、入睡前提醒幼儿入厕。

5、教幼儿如厕的方法。

6、引导幼儿学会使用便纸,小便姿势正确。

7、对个别幼儿的提醒与照料

1、在家为幼儿创设舒适的如厕环境。

2、在家引导孩子有便意时主动说,不憋尿。

3、引导幼儿便后自己使用便纸,拉裤子,放水冲洗便器。

4、家长给孩子穿便于穿脱的衣裤。

5、需要特殊照顾的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

6、外出时可引导幼儿会看厕所标识。

脸、

洗脸

1、知道出汗了、饭后及时擦脸。

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擦脸、洗脸。

3、能物归原处。

1、提供的毛巾数充足,并摆放固定位置。

2、观察要点:

有序拿取毛巾

有顺序擦脸或洗脸

擦好脸后毛巾有序摆放

出汗后、用餐后自主擦脸、洗脸

1、在家引导孩子正确擦脸、洗脸。

2、提供适宜的毛巾,便于孩子取放。

 


漱口  

1、知道饭后要漱口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3、能将水杯放在固定处

1、设定固定漱口地点,提供必需用具。

2、观察要点:

按要求取放自己的水杯

人多时排队等待,不拥挤

不仰漱,不咽下漱口水

餐点后自主漱口

1、提醒孩子在家餐后漱口。

2、在家引导孩子根据漱口三部曲漱口。

餐点

1、点心前,餐前洗手,安静入座。

2、正确使用餐具,独立用餐。

3、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

4、注意“三净”桌面、地面、身上干净。

5、餐后用正确方法漱口、擦嘴。

6、自己取用点心。

1、为幼儿创设自主、愉快、温馨的用餐环境(如不同季节进餐、地点的选择、氛围的营造等)

2、开展餐前谈话,合理组织餐前洗手,避免无效等待。

3、了解幼儿特殊的用餐需求,提供特殊的餐点(如食物过敏或宗教饮食禁忌)

4、餐后安排好幼儿安静活动,可请能力强幼儿参与管理,尤其关注进餐过快与过

慢的幼儿。

5、观察要点:

使用餐具情况,轻拿轻放餐具

充分咀嚼,不挑食

在一段时间内吃完一份饭菜(点心),碗内不剩饭菜(点心)

进餐时保持"三净"一桌面、地面、身上干净情况,学会自己清洁桌面

进餐情况观察(如胃口的剧烈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预兆

餐后餐具有序放于固定地方,主动漱口

1、为幼儿创设温馨的进餐环境,提供适宜的餐具。

2、引导孩子坐定吃饭,正确使用调羹,自己吃,不用成人喂。

3、在家准备饭菜根据营养均衡,而不是孩子的喜好。

4、引导孩子样样都吃,不挑食。

 

饮水

1、知道口渴时、出汗后要饮水。

2、自己取水杯,自己倒水,喝多少倒多少;喝完后把杯子送回家。

3、会有序喝水,人多时学会谦让与等待。

1、创设便捷的饮水环境(如饮水地点卫生、用具的摆放便于幼儿取放、有序等待标记等)

2、帮助幼儿懂得一些饮水常识,知道口渴时、出汗后及时喝水;了解不适宜饮水的时候(如剧  烈运动后、餐后等)

3、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饮水常规(如排队、不拥挤、倒适宜的水量、自主饮水的时间等)

1、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饮水环境,提醒幼儿自己倒水喝注意安全,或请求大人帮助。

2、在家引导孩子根据需要喝水,喝多少倒多少;

3、帮助幼儿懂得一些饮水常识与饮水常规。

4、鼓励幼儿在园有饮水需求时主动饮水

穿脱衣、

睡眠

1、睡前小便,找到自己的小床,自己在床铺前有序穿脱衣裤、鞋等。

 2、整理好自己的衣裤,放在固定的位置。  

 3、安静入睡,姿势正确,不玩物品。

4、午睡起床后学习自己整理衣服、整理床铺。  

1、为幼儿创设温馨的睡眠环境(室内空气、床位宽松、被褥厚薄等)

2、睡觉前后"两开两关",保证卧室良好的通风状态和亮度。

3、睡前提醒幼儿小便,特别是容易便秘的幼儿。

4、指导、帮助幼儿有序穿脱衣裤、鞋等,提醒顺序与方法。

5、观察每个幼儿入睡的状况,保证幼儿不玩弄小物件、不蒙头、口、鼻等,并给予必要的照顾,安慰入睡困难幼儿。

6、睡觉过程中经常巡视,帮助盖被,纠正不正确的睡姿,避免幼儿因睡姿不对呼吸困难,给睡梦中大叫的孩子以安慰,使其重新安稳入睡。

7、要特别注意睡眠期间起床入厕幼儿的安全保护。

8、午睡起床时引导幼儿自己穿衣裤,整理小被子

1、为幼儿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

2、鼓励幼儿睡自己的床。

3、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睡姿,不趴睡、不蒙头睡。

4、培养幼儿安静入睡,杜绝不良习惯,如啃手指头、啃奶嘴等。

5、引导幼儿在家学会自己穿脱衣裤,整理衣服,不要成人包办代替。

离园活动

1、整理好自己的玩具与物品。

2、家长来接时,带好自己的玩具、衣帽等,与老师、同伴道别后回家。

1、与幼儿共同完成离园前的准备,如:检查幼儿仪表,提醒幼儿整理自己的衣物、玩具等。

2、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谈话交流,稳定幼儿的情绪,分享当天活动中的快乐并预告第二天的活动。

3、主动招呼家长,与每位幼儿道别,提醒他们带好自己的物品。

4、与个别需要沟通的家长作简短地交流,或者另外约定交谈的时间,避免疏忽对其他幼儿的监护。

5、幼儿全部离园后,检查活动室是否已经整理完毕,必要时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材料。

1、引导孩子离园时主动与老师、阿姨和小朋友说再见。

2、与幼儿分享一天在园活动的感受。

3、有需求的家长与教师做简短沟通或预约另外时间。


  (二)探索了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指导方式

  教师和家长是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主体,他们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有效性。于是,我们针对教师、家长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主要有:主题式指导、跟踪式指导、现场式指导、研讨式指导、结对式指导、浸入式指导等。

  1、主题式指导

  主题式指导是指根据教师与家长的需求,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开展集中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受指导率。有期初召开小班家委会、家长会,进行课题的宣传与学习,了解课题的意义与目的;有阶段性的研究过程中的培训指导,开展“小班生活课程方案解读”、“家园生活任务书评价”的专题讲座指导;有班本化的家长会专题指导,通过聆听辅导、疑问解答、辨析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内容要求与方法。总之,通过主题式指导,在互动中提高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为有效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奠定了基础。

  2、跟踪式指导

  跟踪式指导是指针对个别孩子的行为问题,一个时间段内在家园同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跟踪,及时交流分析。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家园沟通更密切。如:根据有的宝宝挑食严重,教师以个案跟踪指导形式,经常性的通过个别谈话、QQ等手段、还为他专门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袋,通过观察分析、个别谈话、家园合作评价、家园沟通、反思调整等手段,全过程的跟踪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教育,手把手的指导,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家长从中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式,发挥了个别化家长指导的作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指导能力也得到提高,真正达成家园教育有效性。

  3、现场式指导

  现场式指导是指请家长走进课堂观摩教师组织生活活动,给予家长直观具体的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直观具体,便于家长理解接受。如:针对孩子们不会自己整理、物归原处的现象,我们请家长参观幼儿园里老师创设的生活环境,观摩生活活动《宝宝真能干》,在观摩与互动、交流与讨论、评价与建议中,提高了家长的认识,获得了培养幼儿自我整理的具体做法;又如:针对小胖墩懒得动,家长没办法矫治的困惑,我们邀请家长观摩保健老师组织的运动,从运动环境创设,到正面鼓励评价,到成人如何身体力行与孩子共同运动等,给了家长具体的指导,实实在在地帮助家长获得正确的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4、研讨式指导

  研讨式指导是指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教师与家长展开研讨,获得有效策略与做法。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家长的主动性,资源共享。如针对如何有效实施家长合作评价,我们创新了《小班生活任务书》评价法,但是在任务书呈现方式、评价记录形式、对家长的建议等方面产生了困惑,于是我们请家长代表参与教研组研讨,针对家长、教师共同评价方面提出了意见,教师及时指导家长并当场了解了家长评价的困惑与问题,为下阶段评价内容的出台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最终在与互动中形成有效的策略。家长们在这样的氛围下获得了指导,教师也得到了意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5、结对式指导

  结对式指导是指以班级家委会成员为核心,分成若干小组,由家委会成员担任组长,定期进行家庭间的交流。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家长与家长的交流指导更有说服力,增进交流。如:由班级家委会成员组织的小组聚餐活动、穿衣比赛、整理玩具等,孩子们获得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家长们也有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这种结对式走访观摩评价,不仅拓展了幼儿学习互动的空间,也促进了家长间的交流,得到了家长的欢迎。

  6、浸入式指导

  浸入式指导是指根据幼儿实际与家长需求,老师走进幼儿家庭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针对性更强,更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家园沟通。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活动课程,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在家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指导家长在家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真正达成家园一致教育。针对个别家长的需求我们采用了进入幼儿家庭开展浸入式指导,对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生活环境、如何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做针对性的现场指导,使家园一致教育更有效。

  (三)创新了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创新并形成了“现场互动式评价”、“生活任务书评价”、“三位一体评价”等小班生活课程评价的有效方法。

  1、现场互动式评价

  现场互动式评价是指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在现场观摩与互动中获得对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方法与经验。主要形式有:家长客座、家长参教、家长督查。

  (1)家长客座活动

  “家长客座”是指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教师根据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社会热点教育及孩子生成的内容,邀请幼儿家长或社区人员根据自己的学识、特长进园,为孩子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的做法:每月我们聘请一名幼儿家长来园助教,通过教师家长共同备课——家长组织活动——家园互动反思评价,发挥家长的作用。我们还将家长中的优质资源进行整理,成立资源库,形成“家长客座操作流程”,成为全园共享的教育资源。“家长客座”活动不但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还使家长的教育资源得到实质性的利用和发挥,留下家长对评价的真实想法。

  (2)家长参教活动

  “家长参教”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中,教师根据活动计划与幼儿活动需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外出参观等活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的做法:期初以调查表形式了解家长参教活动的意向,每月有计划邀请个别家长参与教研组的“一课三研”活动、亲子观摩活动、幼儿主题活动等各项活动,活动后开展互动反思评价交流和书面标识化的评价资料。

  (3)家长督查活动

  “家长督查”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中,由园家委会骨干家长代表组织,各班家长代表参与,对幼儿园课程环境与教师课程实施进行督查与评价的一种自发活动。

  我们的做法:根据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兴趣点的关注要求,实行提前与园方领导预约督察时间、督察内容和园方参与人员,在督察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记录后集中反馈,园方汇总问题并进行分类分时落实整改的商讨与部署,学期结束给予整改情况的通报。

  附案例:黄清清教师组织的家长参教活动《宝宝真能干》

  ●活动前所做的准备:

  一是让家长了解活动价值。活动前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在家都不爱整理玩具,这些成了他们的一个普遍困惑。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愿意整理或许是你的引导方式太过枯燥,也或许家长根本就不引导,只是直接下命令---你去整理好!因此,基于幼儿的实际问题、家长的困惑与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开展此活动,使家长了解活动的价值

  二是了解活动过程。在两段对比录像后引导幼儿对以下一些问题开展讨论:玩具应该由谁来整理?为什么要把玩具、用具整理好?等等问题。帮助幼儿强化巩固整理玩具用具、物归原处的意识。设计的PPT也以直观生动的形象让幼儿了解了标记的种类,标记的作用,如何来利用标记进行整理。认识标记---模仿探索---实践尝试等,并运用多种手段,以帮助幼儿巩固已获得的新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三是共同制定评价表。设计了用“笑脸和哭脸”这种形象的标记来让孩子和家长参与评价,并用鲜明的红色和绿色使结果形成明确的呈现和对比。利用孩子的自我荣誉感来引导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中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是参与活动现场,感受老师在活动中的引导方法。

  二是共同参与评价,看自己孩子的自我评价再选择

  哭脸笑脸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评价,以家长参与观摩和参与评价的形式使家长和老师都彼此了解了宝宝在家和在园时整理玩具的表现,在笑脸和哭脸的对比下激发了很多孩子的自豪感,也让

  很多孩子想要做得更好!

  三是现场进行助教,从正反不同的两个侧面请家长沟

  通交流宝宝在家整理和不整理玩具的感受。

  ●活动后与家长的沟通反馈:

  一是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家长谈谈对本次活动

  的评价和反馈,说说后续在家庭中如何延续幼儿园的教育,使习惯培养落实到每一天。

  二是年级家委会之间的观摩和评价,请家长谈谈对本次活动的

  感受和启发。

  教师分析:邀请家长参与和研讨,一方面是让家长能了解到现阶段我们小班生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什么,以及我们的培养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现场互动,让家长学到一些生活教育的好方法、好策略,让各位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宝宝是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情的,希望在家不要包办代替,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促进幼儿生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活动后产生的效果:

  以下是萌萌小朋友家长在参与了现场互动式评价后的感受与做法:

  我们认为这种现场互动式评价的精彩在于:一次活动中融合了多种评价方法,家长们通过现场观摩与参与,亲身感受了活动前评价、活动中的即时评价以及活动后的反馈评价的作用与价值,给家长最直接的指导与示范,使研究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家园同步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推广意义。通过此次参教活动让我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希望以后有多点类似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在家中也实施相同的教育,更好的体现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教育特色,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长。

  在老师的启发下,我对孩子的教育做了如下调整:

  1、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自我整理的空间,提供各种筐及玩具柜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2、及时鼓励孩子每次玩好后自己整理玩具,物归原处。

  3、完成后家长进行语言表扬、肢体表扬或物质表扬等(贴五角星、小贴纸等)。

  2、生活任务书评价

  为了加强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好地做好家园同步教育,便于家长有效实施课程与监控课程,小班教研组老师与家长共同研究出台了《小班宝宝生活任务书》,它是我园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评价形式方法上创新。

  (1)任务书编制目的:突显让家长了解孩子生活课程实施要点与指导内容,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评价;注重我园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评价形式方法上的创新,发挥桥梁和纽带、双向沟通、一致教育的作用。

  (2)任务书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给家长的话,爸爸妈妈一起学:指导家长做什么和怎么做,并附上与该培养内容相关的能朗朗上口朗诵的儿歌,以便教师、家长和幼儿可经常性的练习,达到好习惯的巩固与养成,为小班幼儿所接受。第二:每月生活评价内容与指标,月重点明确,每月以一项生活内容的习得作为一个重点来实施和评价,如:洗手、擦脸,用餐,穿脱衣等。评价指标以操作步骤呈现,如洗脸评价指标为:1、毛巾摊平在手中,2、嘴巴周围抹干净,3、接着毛巾要对折,4、两只小手擦干净,5、快把毛巾送回家。评价标识简便易操作,选用孩子能理解的图示来评价,让孩子能自述自己的发展现状和应该怎样努力。第三:通过感谢希望栏的设置,体现家园合作评价的意见与建议,为个别化教育与指导提供依据。

  (3)任务书的操作:以家长在家记录评价为主,每周一家长将任务书上交老师,以便老师进行汇总、分析与反馈。记录评价采用的是既让家长感觉方便又让孩子便于理解的图示评价法。如:做得很棒打★,基本做到打√,仍需加油打▲。简单直观的图示能让孩子了解自己已经做到了多少,还应该怎样努力。

  (4)任务书的作用:帮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指标,配合幼儿园在家庭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为家园同步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可操作的文本,在家园互动记录中真实反映幼儿在家的生活行为表现;为教师真实了解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成效提供依据,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育对策;为幼儿园课题研究积累实践经验,为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3、“三位一体”评价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评价者广泛性”的观点,认为幼儿发展的评价者应包括家长、教师和幼儿自己,强调充分发挥家长、教师等教育主题的力量,形成家园共育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教育决策过程更趋向于科学、客观和民主。我园“三位一体”评价方法就是遵循了这一理念。

  “三位一体”评价指教师、家长和幼儿在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其中“家长”和“教师”的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幼儿”是自我评价的主体。三者在评价中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幼儿成长档案》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幼儿评价的理念。我们运用教师、家长、幼儿三方面合作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方法,作为“三位一体”评价的主要途径,通过家园互动、师幼互动、家长与幼儿互动等,运用照片、录像、文字等形式,观察与记录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关主题活动中的表达表现等。经过案例分析、记表分析、照片分析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价,记录下幼儿活动的痕迹与转变的过程。

  (1)“三位一体”评价的实施过程

  ●家园合作共同制作个性培养目标:教师依据观察到的幼儿在园情况,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同时教师将小班幼儿生活的共性目标让家长了解,家长对照这一标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教师和家长通过约谈(面谈、电话、网络)等方式,共同商讨制定该幼儿“个性发展目标”。

  ●家园合作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并实施:教师和家长讨论将一学期的“个性发展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阶段发展目标”,每一阶段落实2——3条目标,双方评价孩子的现状,确定近阶段孩子的发展目标和相匹配的指导策略,制定幼儿“阶段发展计划”,并分别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实施适宜性教育。教师和家长将近阶段发展目标用浅显的语言告知幼儿,每一周教师组织孩子对照“发展计划表”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如:小班XX幼儿阶段发展计划(第一阶段)


近阶段发展目标

教育策略

评价

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自己吃饭、自己整理)

教师:

1、多创设机会让幼儿尝试。

2、给予适切的帮助,让孩子体验成功

教师:

孩子在鼓励下能够去尝试,但是独立性不够,有时会依赖教师。

家长:

1、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

孩子自信心仍旧不足。特别是在穿衣、吃饭等方面常依赖大人。

幼儿:

1、创设环境照片呈现

2、运用图片、标志符号等开展自我评价(好★;较好▲;加油●)

幼儿: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在老师鼓励下乐意做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事。(洗手、漱口、倒牛奶、擦嘴等)

 

教师:

1、利用教师示范、同伴督促、图片示范,提醒幼儿有序操作。

2、多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师:

孩子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但有时候会忘记,需要教师提醒。

 

家长:

1、让孩子在家里独立操作。

2、通过图片、语言提示等了解正确洗手方法(教师提供图示),提醒幼儿按照顺序进行。

家长:

孩子能够按照顺序来做这些事,有时候还会指导家长。

 

幼儿:

1、以照片呈现生活各环节要求

2、幼儿运用图标进行自评

幼儿:

正确方法洗手▲

用毛巾擦手★

……

能安静、按时入睡。

 

教师:

1、创设安静的环境。

2、加强个别指导。

3、提供孩子午睡时依恋的玩具(如:娃娃、小熊等)

教师:

孩子能够独自安静、按时入睡。个别幼儿午睡时还是要抱着娃娃睡觉。

 

家长:

1、提醒幼儿每天按时睡觉。

2、早上7点起床,养成早睡早起

的习惯。

家长:

孩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早上也不赖床了,来园早了。

幼儿:

1、用照片形式呈现午睡各环节的要求

2、幼儿用标记简单评价

幼儿:

找到自己小床★

自己脱衣并整理●

安静入睡▲

……


 

  ●家园合作调整阶段目标并实施。根据教师、家长、孩子的评价,分析阶段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与家长不定期地沟通,共同评价、调整,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与措施。同时,教师和家长提醒孩子按照新目标调整“发展计划表”。这一过程不断循序反复直至学期“个性发展目标”的达成。

  (2)“三位一体”评价的实施效果

  通过三位一体《幼儿成长档案》评价,实现了家园同步教育。家长主动、深入、经常地参与幼儿园生活教育活动中,学会分析评价结果,学会全面、客观看待孩子的发展,认同生活教育的理念,做好家园共育。教师是观察、记录、诊断,运用评析结果,找出问题的症结,案例反思和改进教学的“行动者”。幼儿在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调控能力,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家长和幼儿通过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增进了沟通,促进了交流,提高了能力,获得了成长。

  四、研究成效

  在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围绕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必选”项目课题研究主题,选取小班生活课程方案实施为载体,推行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方案实施与评价的初步探索研究。在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中,家园紧密合作,建立了一种双主体的“伙伴式”共育关系,我们互尊、互动,达到优势互补,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促进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幼儿发展效果显著,推进了我园的“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

  (一)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促进了幼儿的后继发展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家长协同学校共同参与评价,使家园教育目标更一致,沟通更密切,从而使生活课程的实施更到位。如,经过《生活任务书》的商讨与出台,家长们知道了孩子的培养要求,在家在园一样的教育评价鼓励,促使宝宝养成了在家在园“一个宝宝一个样”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家园密切合作,以记录小星星、赞扬、亲一亲等评价方式,激励了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生活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孩子们对生活课程方案编制中所要求的目标和内容能开心、主动地去尝试,自己学着做,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他们今后的生活与成长打好基础。

  (二)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能力

  幼儿是生活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不同的地方,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就能耳闻目睹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获得孩子发展的感性经验,从而加深了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和幼儿发展特点的理解,对生活养成教育的意义认识。家长通过在幼儿园参与午餐观摩评比,明白了“午餐习惯的培养要点”以儿歌形式加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做的价值;通过参与班级幼儿整理物品的观摩评价,了解了孩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成人如何培养的好方法;通过老师走进家庭等个别化的指导,帮助家长逐渐理解什么是生活课程,生活习惯培养的价值取向,培养理念及能力等,从而提高了家长家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领者、指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需要调动家长参与课程评价的积极性;需要开发利用资源;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协调与指导;需要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不断反思与调整对策……老师就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成长,交往能力、探索能力、反思能力、协调能力、专业素质均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增强了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有效性

  家园合作对课程方案的实施评价,改变了以前幼儿园单一实施课程的封闭性、教育途径的单向性、教育氛围的狭隘性的不足,构建成现在的课程实施的多元性——家长和老师都是教育者评价者,实现教育影响一致性目标;活动场所的开放性——活动地点不仅限于学校、同时拓展到家庭,真正实现了“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氛围的融洽性——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让家长参与课程实施评价,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权威、多么幸福的事啊!教育资源的充实性——家长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参与评价和反思,参与研讨和策划……因此家园合作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从空间上、内容上、资源上、效果上大大发扬其优势,从而增强了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为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了实证经验。

  (五)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推进了“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

  我园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研究实践已近10年之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家园合作评价研究是我们的薄弱之处,因此,家园合作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探索,对小班生活课程方案的实施评价的角色定位、价值取向、内容与形式、评价方法与制度以及成效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不仅为完善课程实施方案的结构与内容、实施与评价,提高本园课程实施与成效奠定基础,更为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特色形成体系发展了内涵。

  六、思考与建议

  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刚起步,如何使本课题研究成为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一)家园同步实施与完善课程方案是我们的追求。因此,下阶段借鉴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经验,探索运动、游戏、学习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最终完善全园课程方案的修订工作,是我们今后的研究任务。

  (二)继续贯彻家园双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因此,在评价前与家长共同商议评价指标,评价中把家长看作“教育伙伴”开展多元评价,评价后进行分析反馈与调整,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仍是需要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三)幼儿在课程方案的实施中获得有效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因此,如何以评价为导向,家园共同了解方案,了解实施要点,同步教育,加强宣传载体研究,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主题。

  (四)加强长效管理机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如何使“家长、教师、幼儿、管理者”都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者,增强家园共育的连续性、整体性,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